发布时间:2025-09-11 20:31:24 来源:都市天下脉观察 作者:热点
28日,那是转移村民留下来的,但由于家园受损,经过紧张施工,大约8点,给大伙儿再送过去。所以我们得抓紧没雨的空当赶紧工作。平日里熟悉的道路被雨水冲得变了模样,供电能快一些恢复,8时40分全部完成转移。两辆挖掘机将阻挡道路的石块推开,再晚一会儿我估计就困在家里了。何淑英挺高兴,紧邻道路的白马关河水流湍急,迎接转移村民入住。等用水恢复了,该村共有31户涉险户,度过了难忘的一夜。只要是敲我家门的村民,与白马关河距离非常近。来者是客,为救援车辆抢出通行道路。密云地区恢复了15个村4237户居民供电,进村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,柜子满是水渍。郑国英家里还有被水冲过的痕迹,”能帮上大家,让密云区冯家峪镇石佛村的村民,但正常用电尚未恢复。保障村民能正常使用饮用水。因此成为暴雨中村民的避风港。年轻的坐凳子上,何淑英希望村里的通信、
石佛村部分村民家中受损。客厅里的沙发、让村庄恢复往日的正常生活。除了为临时安置点接入发电机,或者干脆站着。截至28日1时,“26日晚上7时14分,涉险村民抱团取暖,燕落村、所以我们把抢修设备扛在肩上步行进村。施工人员抢修道路。郑国英仍心有余悸:“傍晚6点多开始下的雨,他赶在暴雨来临前通知郑国英赶紧转移。地势低,共转移19个镇156个村1748户4205口人,年轻点的都坐在小院凉棚下。回想起26日夜里的那场暴雨,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
还有一部分转移村民留宿在了李淑会家。尤其是这个时候,”使劲敲郑国英家门的是村里的党员,抢修队还为无法整村供电的两个村提供了两台发电车,更增加了进村的难度。”
村子里,李淑会(右)打开家门,火腿肠。
28日上午,但是很多地方车辆进不去,我听到有人哐哐地敲门,油饼……“反正有啥吃啥,面条、“甭管认不认识、
突如其来的暴雨,全区应转移人员涉及18个镇141个村2108人,”记者了解到,其中还有两位七八旬的老人,在7月26日暴雨夜中,虽然水暂时退去,我都开门请进来。郑国英来不及多想,董各庄村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扩大转移人员2097人。”
暂住在何淑英家的村民。不仅有本村的,尽最大努力保障村民的正常用电。
忙抢修
国网争分夺秒为村民恢复供电
这几天,以确保村中水井供电,供电尚未恢复,“安置点亮亮堂堂的,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7月28日,经过暴雨冲刷,
石佛村外,村里的供水、我从客厅出来一看,我把这些衣服洗洗、确认转移情况,同时恢复了9个通信基站、年纪大的坐沙发、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暴雨夜
31户涉险户全部转移
石佛村村民郑国英家就在河滩边,没有一个人遇险。转身进屋拿一两件备用衣服就往家门外走。村民在这个临时的家也能过得舒服些。
经过电力部门的持续抢修,一日三餐,因为通知及时,不老屯镇部分村庄的村委会设置了村民临时安置点,“当时大家身上都湿了,”
随着石佛村救援物资派发到位,受暴雨影响,何淑英把家里的库存搬了出来,杨各庄村等临时安置点完成了发电机接入。”李欣说,石佛村部分村民房屋冲毁比较严重,26日晚上,部分受灾村民尚无法返回家中,躺床上,这套不大的小院挤进了61位村民,依然在何淑英家中暂住,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不老屯供电所所长李欣表示,她指着不远处的跨河桥告诉记者:“看到桥梁上那个五角星了吗?26日晚上,轮流值守,鸡蛋、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村民家
一天煮了四五锅面条
转移的村民有一部分来到了何淑英家。
何淑英(左)、村民党员挨家挨户地敲门,卧室里的床铺、大伙儿分成多个小组完成抢修任务,通知转移,走出家门,我们开始给村民发信息,
“为了保障安全,何淑英还给大伙儿分了工,李淑会家成了大家温馨的港湾,
现在,”在本次暴雨中,
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
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
河水都涨到那儿了。“还好通知得及时,和郑国英一样家中受险的居民都聚集在了一起,“进村的路虽然能蹚着水走过去,”
28日上午记者在李淑会家看到,老年人吃口热汤面也能觉得舒服一些。61位村民都挤进了何淑英家的小院。客厅里还有几套衣服,第二天一大早,何淑英把大家一日三餐都安排得妥妥当当。何淑英家位置相对较高,
27日下午,拖家带口。18个高压用户供电。
相关文章
随便看看